5月30日,蕪湖造船廠首個毗海、綠色、智能、可持續性海工裝備基地——蕪船(威海)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項目正式投產,標志著蕪湖造船廠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內河船廠,在威海翻開了“由江向海”的新篇章;也標志著經開區實現了岸線資源的優化整合,在向海圖強、發展高端海工裝備產業上結出了又一碩果。市委常委、政法委書記于寧,區黨工委書記、管委主任王清,區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副主任王啟參加投產儀式。
“僅用短短121天,一座8.7萬平方米的‘超級工廠’就拔地而起、如期投產。”蕪湖造船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釗在投產儀式上激動的說道,從2023年1月,經開區與蕪船首次接洽,到2024年3月首塊激光切割鋼板下線成功,歷時14個月時間,在國內創造了項目落地效率領先、智能工藝領先的行業典范。
據介紹,蕪船(威海)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涵蓋1座十萬噸級船塢和2座五萬噸級船臺,總規劃產能80萬載重噸,年產值50億。產業園采用國內領先的智能切割下料車間和智能部件裝焊車間,擁有全自動化生產線,采用最先進的動態視覺技術應用、薄板激光復合焊技術、配備AGV自動駁運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,實現機器人代替傳統人工操作,整體節約人工30%以上。在4條國內一流自動化生產線及4條自動化裝焊線的助力下,這里將批量建造50KMR型油輪和3000車—10000車PCTC汽車滾裝船等主導產品。項目達產后,可實現年產8艘50KMR油輪、4艘PCTC船。目前,企業訂單已排到2028年。“現在造的船型市場附加值相對來說比較高,像MR型油輪造價基本上都在四千多萬美金一條。今年產值大概在7億元到8億元左右,明年大概是30億元,我們希望在2026年能夠做到每年50億元。”張釗介紹說。
蕪湖造船廠擁有百年的造船經驗和厚重的技術底蘊,位居國內造船企業第一梯隊,目前正依托集團優勢資源,加快“由江向海”布局,積極搶占汽車出口運輸市場和能源運輸等系列高端船舶市場。未來,蕪船(威海)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依托優勢資源,將積極搶占汽車出口運輸市場和能源運輸等系列高端船舶市場。
“我們邀請了一百多家我們的供應鏈合作伙伴來參加今天的投產儀式,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,大家能看到更多代表更高科技含量、更國際化的一些船型由蕪船(威海)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來建造。”張釗坦言,威海基地的建成不僅優化了蕪船的生產布局、更是蕪船進一步深化服務汽車物流出口服務的重要保障基地,更是蕪船走向深海的橋頭堡,2028年500億戰略產值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如今,經開區依托63公里黃金岸線和19公里優質港口碼頭資源,高起點規劃建設的海工裝備產業園內已匯聚了招商金陵船舶、山東電工海纜、珠海云洲無人船、美國賽科泵業、英國豪頓風機等一批海工裝備“龍頭”企業,蕪船(威海)綠色海工科技產業基地的落地投產,必將激發經開區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鏈“鏈”式效應,帶動更多的高端船舶及海工裝備、風電裝備、汽車配套等產業資源落地,形成產業集聚,發揮高端海工裝備制造的蓬勃生機和巨大潛力。
“我們圍繞蕪船基地項目的配套企業進行篩選,作為我們下一步跟蹤的重點對象進行招商。”經開區商務局局長劉增波介紹說,下一步,經開區將以蕪湖造船、招商金陵、泰晟海纜、泓淋電力新能源產業園等骨干企業和龍頭項目為引領,經開區將力促新船海工、海潮機械等11個海工裝備產業鏈項目年內投產,3年內園區產值突破300億元,形成有影響力的海工裝備產業集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