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月22日下午,Coupang平臺賣家楊莎莎伏在電腦桌前忙碌,回復顧客信息、確認訂單,聯系倉庫發貨,一項項操作應接不暇。“我主營家居用品,在韓國市場很受歡迎,每天單量500件左右,去年整年營收近百萬。”楊莎莎說。
眼下,跨境電商成為外貿新引擎,也是創業者的新天地,綜保區積極整合跨境電商平臺、信息、供應鏈資源,全力打造產業配套齊全、模式靈活的產業集聚區,推動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壯大。截至目前,已服務跨境電商主體8000余家,輻射帶動2萬余人,初步形成了跨境電商產業集聚效應。
“培養和孵化跨境電商創業者,重點在于營造‘生態圈’。”威海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相關負責人王鵬凱介紹,一方面,綜保區主動邀請Coupang、速賣通、TEMU等平臺來威召開招商、培訓會,釋放行業信息,幫賣家規劃發展方向,另一方面促進倉儲、物流、報關等上下游產業環節交流融合,實現資源共享、共同發展。
吃到信息資源紅利,自濟寧來威定居的大亮(化名)成為了Coupang“大賣”,日均營業額達到1000多萬韓元。在他看來,綜保區能提供渠道對接主流電商平臺,得到官方經理一對一輔導,迅速了解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趨勢,還能第一時間收到海關新政策,“躺在”信息差上闖市場,讓他的店鋪更具競爭力。
“配套齊全也是我們成功的關鍵點。”大亮說,“現在小家電銷售很火爆,我們會把貨物提前備到綜保區倉庫內,顧客當天下單當天發貨,用戶體驗很好,黏性也越來越高。”
牽線平臺、供給資源、專業指導,在綜保區全方位孵化培育下,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順利加入到跨境電商行列中。今年,綜保區將繼續擴大“賣全球”規模,讓“威海造”用更少的成本覆蓋更廣闊的市場。
“目前,我們已經與英國Furrgo、美國Amazon等全球12個境外電商平臺合作,觸及到23個國家和地區,我們計劃幫助跨境賣家在更多境外平臺上開展業務,提升抗風險能力、提升銷售額,讓跨境的‘朋友圈’越來越大。”王鵬凱說。